担心“辅助驾驶太复杂”很正常:按钮太多、设置麻烦,想用却怕操作失误,最后成了摆设。这种“功能浪费”恒牛网,让智能配置失去了意义。而领克10 EM-P预售时,提了辅助驾驶的“类人化处理”。作为中大型混动轿车,它似乎想让智能系统“简单点”,不用说明书也能轻松用。
领克10 EM-P定位中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,预售价19.2万元起,已正式开启预售,计划9月上市,展车已陆续抵达全国门店。其对辅助驾驶“类人化处理”的核心,在于通过简化操作逻辑、优化交互设计,让复杂的辅助功能变得直观易用,避免因操作门槛导致的“功能浪费”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驾驶。
全球首款搭载的英伟达Thor芯片,为辅助驾驶的“类人化”提供了硬件基础。该芯片具备700TOPS算力,强大的运算能力支撑系统快速处理路况信息,同时也为简化操作提供了可能——无需用户手动调整过多参数,芯片能自动适配不同场景,比如在高速路段自动优化跟车距离,在拥堵路况下调慢响应节奏,减少用户干预的必要性。这种“后台自动处理”的模式,让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技术原理,只需专注于驾驶本身。
展开剩余72%辅助驾驶的操作设计力求简洁。系统将核心功能整合为几个易于识别的实体按键,分布在方向盘两侧,图标采用直观的道路、车辆等图形标识,无需记忆抽象符号。开启辅助功能仅需一键操作,系统会根据当前路况自动激活相应模式,比如进入高速后自动启用车道保持,跟车时自动调节车速,避免多层菜单的繁琐设置。这种“一键直达”的逻辑,让用户在驾驶中无需分心摸索,降低操作失误的可能。
全场景覆盖的辅助能力进一步减少了手动干预。依托激光雷达、高精地图及CMA Evo智能电子架构,辅助功能能应对城市道路、高速公路等多种场景。在复杂路口,系统会提前识别红绿灯、行人横穿等情况,并通过仪表盘图标与提示音简单告知用户;在长途驾驶中,遇前方车辆减速时,系统会平顺调整车速,避免急刹带来的不适。这种“预判式”的处理方式,贴合人类驾驶习惯,让用户感受到辅助功能的“主动性”而非“机械感”。
车机系统Flyme Auto与辅助功能的联动,强化了操作的连贯性。基于高通8295芯片打造的系统,支持大卡片交互,辅助功能的状态与设置可通过车机屏幕一目了然地呈现,调整跟车距离、车道保持灵敏度等参数时,只需滑动屏幕或语音指令即可完成。语音控制支持自然语义识别,比如“离前车远点”“保持在车道中间”,无需严格遵循固定话术,老人孩子也能轻松操作,让设置过程更像“对话”而非“编程”。
性能与舒适配置的协同,让辅助驾驶的使用体验更完整。搭载1.5T电混引擎与DHT Evo电驱系统,配合后桥90kW P4异步电机,整车综合功率390kW,峰值扭矩755N·m,百公里加速5.1秒,强劲动力确保辅助功能介入时的平顺性;四座云感零压座椅的通风、加热、按摩功能,减少长时间驾驶的疲劳,让用户能更专注于与辅助系统的配合。
预售政策为体验辅助功能提供了便利。至高价值18000元的三重豪华权益包含相关服务,展车到店让用户能实地操作辅助功能,亲身体验一键开启、语音控制等设计的便捷性,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。3个版型均标配全套辅助功能,用户无需为简化操作额外付费,可根据续航需求选择,避免因功能差异纠结。
从硬件支撑到操作设计,从场景覆盖到容错机制,领克10 EM-P用“类人化处理”让辅助驾驶摆脱了“复杂”标签。它没有让技术成为负担恒牛网,而是通过简化与适配,让辅助功能真正融入驾驶过程,实现“无需说明书也能轻松用”的初衷。对于担心辅助驾驶太复杂的消费者来说,这种“简单化”的思路或许正是关键。毕竟,好的辅助功能不该考验用户的学习能力,而应像副驾的老手一样,默默提供帮助却不添乱,让每一次使用都自然顺畅,让配置不再只是摆设。
发布于:江西省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