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着安置户在新家亮灯的那一刻,所有辛苦都值了!”站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原木材市场地块安置房小区联富配资,中铁六局建安公司仙居项目经理向长生望着整齐楼栋,眼中满是欣慰。这片总投资6.3504亿元、总建筑面积18.3万平方米的21幢安置楼,承载着数一千余户家庭“安居梦”,更凝结着团队近三年以科技创新破解建设难题的奋斗智慧。
近年来,仙居县加速打造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,安置区建设是实现“居住有宜居之所”的关键。2022年2月项目开工后,项目部便立下“工期不耽误、质量不打折”的承诺。可开工不久,2022年春末梅雨季来袭,仙居连续两月每月降雨超20天,基坑积水难排,“8・30地下室封顶”目标岌岌可危。
联富配资
为破局,项目部创新推出“三色预警”机制:将总目标拆解为42个关键子节点,红色标注当日必完紧急任务,黄色明确三天攻坚目标,蓝色规划周进度计划,节点责任人、验收标准全公开,12家参建单位协同高效。同时,项目部摸索“见缝插针”施工法,曾在降雨间隙凌晨5点奔赴现场,用防雨布覆盖800平方米作业面、调15台抽水机排水,借12小时窗口期完成2栋楼基础浇筑。最终,在100天完成常规160天工程量,雨季施工效率提升62%,如期实现封顶。
如果说抢工期靠的是创新管理,保质量则离不开硬核技术突破。项目21栋楼均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筏板,单栋用量达280立方米。传统洒水降温法难控水化热,易致裂缝,既影响质量又让百姓忧心。项目部当即组建技术攻坚组,扎根实验室查阅20多篇论文,走访2家科研单位取经,历经11次试验,研发出“智能温控监测-自动水循环”系统。
该系统在每块筏板预埋36个测温点,实时传输温度数据,一旦内外温差接近临界值,智能阀门便自动调节冷却水流量,如同给建筑基础装了“智能温控器”。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关键期,技术人员轮守监控室,最终将所有筏板温差稳定控制在8℃以内(仅为规范值1/3),彻底杜绝裂缝隐患,还节省成本25.6万元,获评省级工法,为同类项目提供技术范本。
“住得舒心”是民生工程的核心追求。施工中,项目部发现外墙螺栓孔渗漏是行业难题——传统封堵合格率不足55%,雨水渗入会致墙体返潮、墙面发霉。“不能让小缝隙坏了大民生!”项目部迅速成立QC攻关小组,连续两周在实验室开展对比试验,经18次改进,研发出“机械扩孔+圆台硅橡胶塞”双保险工艺:用电钻将螺栓孔扩成漏斗形,嵌入特制硅橡胶塞,内外同步密封形成立体防护,宛如给螺栓孔装了“双层防水阀”。
这项创新使外墙渗漏率降至2.5%以下,单项目节约返工成本7.8万元,相关成果获评省级QC成果。参观样板间时,商户王美娟摸着平整墙面感慨:“工程团队这么用心,以后住这儿再也不用担心墙皮发霉了!”
从“三色预警”机制到智能温控系统联富配资,再到螺栓孔封堵工艺,项目部累计完成14项技术创新,获2项省级工法、2项QC成果,节约成本超90万元。如今安置区顺利交付,万家灯火温暖城市。项目部的技术团队仍不停步,正整理创新经验编制手册,盼为更多民生安置项目提供“安居方案”,让更多百姓早日住进安心房、舒心房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梦娜)
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